戛然而止的盛世:走向平庸|焦点短讯

2023-06-19 08:59:28     来源:闲说杂侃

历史从来不是直来直往,历史的曲线总是起伏不平的,螺旋前进的,达到高点的时候就一定要走“下坡路”,同样,触底之后要“反弹”,走“上坡路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们的历史足够长,样本足够多,足以给我们以思考:那些“盛世”、“治世”是如何产生的?最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“盛世”戛然而止的?

一、文景之治:始于无为,止于折腾

这是公认的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。

汉高祖死后,经历了诸吕之乱,汉文帝即位后,颁布了《振贷诏》、《养老诏》等诏令,以拯救、抚养贫困年老的百姓。

政治上,文景二帝采用的是“无为而治”,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,虚怀纳谏,轻刑慎罚;经济上采取“休养生息”的政策,轻徭薄赋,多次减免田税;提倡“以德化民”,社会相对稳定,经济快速发展。

到汉武帝继位时,“都鄙廪庾皆满,而府库余货财,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,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”。正是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如此雄厚的国家实力,汉武帝才得以施展其雄心大志。

汉武帝的伟大成就自不必说,然而汉武帝继位后,一改文景之治时的“无为而治”,无休止的折腾给百姓带来的极大负担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汉武帝执政54年,把文景之治积攒的财富消耗的七七八八,汉武帝本人在晚年也意识到再继续折腾是不行的,于是下了《轮台罪己诏》,细数了自己的过失。

可惜,一纸诏书,已经不能挽回和延续消逝的文景之治。

二、开皇之治:其兴也勃,其亡也忽

如果不是隋炀帝这个败家子好大喜功,滥用民力,大隋绝不会短短二世而亡。

隋文帝给他留下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,《隋书》评价“开皇之治”:“七德既敷,九歌已洽,要荒咸暨,尉候无警。于是躬节俭,平徭赋,仓廪实,法令行,君子咸乐其生,小人各安其业,强无凌弱,众不暴寡,人物殷阜,朝野欢娱。二十年间,天下无事,区宇之内晏如也。”

而历史学者们对开皇盛世的戛然而止也有比较中肯的评价:开皇之治,是长期分裂后出现的短期繁荣,它是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一致努力得来的。而继任者不察民情,不恤政事,横征暴敛,开皇之治就只能成为过眼云烟,不可能长久维系。
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隋文帝开创的局面堪比“文景之治”,继任者隋炀帝的武功也堪比汉武,但隋炀帝不是汉武帝,空有汉武帝的志气,却没有汉武帝的运气,把国家败亡了,自己也被弑杀。

三、贞观之治 永徽之治 开元盛世:励精图治,止于享乐

唐代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始,到唐玄宗开元盛世,其大趋势是一直在上升的,即便期间有“武周代唐”等曲折,也不影响唐初的国运,一直是在走上坡路的,其根源在于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,善于纳谏,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,正如历史学者总结的两点原因:一是开明的治国思想,二是开明的治国政策。“开明”二字是这段历史时期内最一目了然的总结。

开元盛世结束后,随之而来的是“天宝之乱”,也就是著名的“安史之乱”,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

盛世的终结,乱世的开启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玄宗承平日久,沉迷于奢靡享乐,失去了开拓进取的上进心,而唐玄宗后期所用的大臣,也大都是“口蜜腹剑”的李林甫之流,“亲小人而远贤臣”,朝政日益腐败导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。

四、康乾盛世:盛极而衰,自大末路

康乾盛世是公认的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,但有人觉得叫“康雍乾盛世”更合适,也有人觉得叫“康雍盛世”就够了,乾隆只是命好,和汉武帝一样,只是享受了父祖留下来的大好江山,而且最后交接到嘉庆手里的江山已然是帝国夕阳了。

熟悉历史的朋友也都知道,乾隆帝确实被人称为“千古第一好命”的皇帝,不仅统治的疆域广大、人口多,他本人享国时间更是封建帝王里最长的,更不用说还当了几年的实权“太上皇”,在位期间大肆的花钱,把父祖留下的财产消耗大半。而且,乾隆面对外国使臣,盲目自大,没有及时沟通世界,沉醉在“天朝上国”美梦之中而不自知。

幸亏留着个和珅,“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”,要是没有和珅这个财神爷,嘉庆皇帝面对老父亲交给自己的烂摊子还真不知道怎么收拾。

本文由闲说杂侃原创,相逢即是有缘,还请点个赞,加个关注,共同交流进步。同时欢迎您把本文转发给您的好朋友,一起鉴赏。

标签:

包装